随着薄膜太阳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汉伞等一系列移动能源产品的开发问世,以及汉能移动能源解决方案的跨界合作、打造生态城市等一系列战略的部署,汉能正在建立更便捷、更清洁、可持续的绿色生态。
汉能薄膜发电表示,会继续加快已签订合同项目的装备产线交付,同时也在与更多产业园进行合作洽谈,预计上游业务还会保持高速增长。砷化镓技术路线(AltaDevice)已经具备百兆瓦级以上的年装备交付能力。
坚持技术研发,开发新产品,走在行业前端,引领被持续看好的市场。配合国家能源结构升级及地方经济转型,从2017年起,汉能薄膜发电与多个移动能源产业园订立大额设备及服务销售合同,提供薄膜太阳能装备及产线的一体化交钥匙解决方案。2018年上半年,汉能薄膜发电薄膜太阳能组件转换效率再创新高。三大因素助推持续增长后劲足上游装备业务能获得产业园和第三方大客户的青睐,除了装备产线国产化的持续突破,从更深层次讲,主要有三大动因。汉能薄膜发电核心装备的设计和制造已经从海外逐渐向国内转移,装备国产化、团队本地化取得快速进展,2018年量产装备整机国产化率有望达到100%。
上游业务主要包括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装备及整线生产线的研发、设计、销售及交付,并提供相应技术服务。中新网8月30日电2018年8月30日,香港――汉能薄膜发电集团(0566.HK,以下简称汉能薄膜发电或集团)发布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中期业绩,集团2018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204.15亿港元,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615%,期内录得净利润73.29亿港元,同比增长30倍。另外,储能逆变器还具有削峰调谷功能,能够创造更多的发电收益。
我们认为,补贴压力是新政出台的主要原因,但新政的出台绝不意味着国家抑制行业的发展,而是为了促进行业更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产业加速平价。在光伏发电高峰时段之后,控制电池储能系统放电,储能系统的放电控制可辅助平滑光伏出力的波动性和辅助系统调峰,以实现储能作用的最大化。华西能源签订全球最大光伏储能项目,总金额达17.12亿元9月13日,华西能源、深圳万兆能源与澳大利亚里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P19(或P19后续更新换代产品)系列光伏储能产品供货的《澳洲630MW光伏储能项目采购框架协议》,该项目为全球最大光伏储能项目,协议总金额约人民币17.12亿元。弃光主要集中在新疆和甘肃,其中,新疆(不含兵团)弃光电量13.5亿千瓦时,弃光率20%,同比下降6.1个百分点;甘肃弃光电量5.9亿千瓦时,弃光率11%,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各地弃光率3.6%,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工作模式一:削峰在光伏电站出力高峰时段,以削峰为应用目标控制电池储能系统充电,在光伏出力峰值时段过后,并在光伏昼间出力时段内,控制电池储能系统功率放大,放电至电池储能系统SOE工作范围下限值,然后储能系统停止工作,保证储能系统的工作时间在光伏电站的发电时间内,不额外增加光伏电站的工作时间,降低因配置储能系统,对光伏电站工作安排的影响。
大规模光伏电站的出力波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光伏电站出力的缓慢变化,如昼夜交替导致的光伏电站出力周期性变化;另一类是光伏电站出力的突然变化,如浮云遮挡导致的光伏电站出力的突然下降。分布式光伏入网存在三方面挑战:1、由于安全接入区建设滞后及管理不到位的原因,分布式光伏信息采集率较低,且数据实时性、可靠性比较差;2、地区智能调度控制系统新能源模块建设滞后,分布式光伏功率预测及调度缺乏支撑;3、分布式光伏尚未接入县域AVC系统,无法实现分布式光伏的调度。根据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1.3亿千瓦,占全部发电设备容量的比例为7.3%,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多余的发电量可上传至电网,从而获取相应电价收入及政府补贴。
光伏发电量在全部发电量中的比重,从2016年的1.1%提升到2017年的1.8%,光伏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但目前,可再生能源的占比依然很低,而且弃风、弃光的现象依然存在。在电池储能系统工作过程中,以尽量减少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次数为原则,以延长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目前看来,储能技术的进步可能是行业突破瓶颈的关键因素,如果电池技术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新能源波动性问题就会得到改善,并网马上就非常简单。
2018年受中国政策影响,全球新增装机可能会出现自2012年以来的第一次下滑,但2019年起预计将重回增长。工作模式二:削峰+平抑在光伏电站出力高峰时段,以削峰为应用目标控制电池储能系统充电。
根据储能放电的不同作用可划分储能系统的三种工作模式,分别为削峰、削峰+平抑及削峰+转移题样式。虽然近年来,中国新能源发展迅速,但是弃风、弃光等现象依然存在,如何把碎片化的绿色能源集纳起来,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光伏储能发电系统中太阳能组件吸收太阳光,产生的直流电通过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存储到储能单元中,供家用电器照明使用。在光伏发电高峰时段,控制电池储能系统充电,对光伏电站出力进行削峰。第一轮变化幅度大,但变化缓慢;第二类变化具有不可预见性和突然性,严重时出力在1~2s内从满发减至30%额定值以下。上半年行业最大的变化莫过于,2018年5月31日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531新政)。新政的出台导致市场对光伏后期发展极为悲观,部分投资者讨论是否国家新能源政策方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工作模式三:削峰+转移在光伏电站出力高峰时段,以削峰为应用目标控制电池储能系统充电。
文件明确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安排在10GW左右,新投运的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统一降低0.05元。光伏储能系统介绍:光伏储能发电系统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稳定度与电力消纳完整性。
近年来,煤炭在中国能源站中的占比持续下降,这正是得益于可再生能源的支撑。光伏电站的出力时段为8:30~18:30,负荷的晚高峰出现在18:00~22:00之间,在该时段光伏电站已基本无出力,可通过控制电池储能系统放电以辅助系统调峰,为了减少储能系统的动作次数并简化对电池储能系统的操作,控制电池储能系统以恒功率放电,放电在电池储能系统SOE工作范围下限值,然后储能系统停止工作。
在光伏出力峰值时段过后,以平滑昼夜交替过程中,光伏电站出力的下降波动为目标控制储能系统放电,放电至电池储能系统SOE工作范围下限值,若已进入夜间,光伏电站出力降低至0时,储能系统的SOE仍大于0.2,控制储能系统以额定功率恒功率放电至SOE将至0.2,然后控制储能系统停止工作。光伏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光伏发电具有午间短时间出力水平高,其他时段出力水平低和昼间有出力、夜间无出力的特点,储能技术具有能够实现电能的时空平移特点,为光伏电站配置储能间将光伏的午间出力转移至其他时段,消减电站出力尖峰、减少弃光。
虽然新政出台带来了产业链价格的快速回落,但以短痛换取未来更持续的发展空间,亦并非不是一件好事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完成投资占电源完成投资的65.5%,比上年同期降低5.5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全国共有25个省份火电利用小时数同比增加,其中,福建同比增加超过800小时,增加843小时,湖南、广东、广西和云南同比增加超过400小时,分别增加508、476、473和448小时,而青海、江苏、宁夏、山东、新疆和陕西同比降低,其中青海、江苏、宁夏、山东和新疆同比分别降低492、270、215、147和134小时;全国核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4820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77小时;全国并网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1412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167小时;全国太阳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851小时。四、发电装机容量增速继续放缓,核电和风电发电量保持较快增长截至8月底,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装机容量17.5亿千瓦,同比增长5.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
一、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保持快速增长,各产业用电量均实现较快增长1-8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52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全国水电发电量前三位的省份为四川(1872亿千瓦时)、云南(1526亿千瓦时)和湖北(1019亿千瓦时),其合计水电发电量占全国水电发电量的61.7%,同比分别增长3.5%、8.7%和10.1%。
其中,化工行业用电量3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建材行业用电量3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黑色金属行业用电量4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0%;有色金属冶炼行业4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6%。8月份,全国跨区送电完成5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7%。
其中,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0%)的省份有17个,依次为:广西(20.8%)、重庆(14.1%)、西藏(13.3%)、内蒙古(13.2%)、甘肃(12.8%)、湖南(12.3%)、安徽(12.3%)、福建(12.2%)、四川(11.0%)、江西(10.7%)、湖北(10.7%)、辽宁(9.7%)、吉林(9.4%)、宁夏(9.2%)、云南(9.2%)、山西(9.1%)和青海(9.1%)。1-8月份,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风电厂发电量23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
1-8月份,全国核电发电量18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6%,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8个百分点。其中,华北送华中(特高压)2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2.3%;华北送华东2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3%;东北送华北2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8.5%;华中送华东2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8%;华中送南方1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西北送华北和华中合计7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1%;西南送华东60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9.8%。1-8月份,全国制造业用电量227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1%。8月份,全国工业用电量41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8%,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3.0%。
二、8月份制造业日均用电量超过100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1-8月份,全国工业用电量305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7.5%,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55.1%。其中,云南送出电量2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1%;四川送出电量19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6.7%;内蒙古送出电量1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湖北送出电量12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6%;山西送出电量1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5%;甘肃送出电量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4%;宁夏送出电量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1%;贵州送出电量6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5.4%;安徽送出电量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新疆送出电量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陕西送出电量3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3.9%;河北送出电量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3%。
8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65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8%。8月份,全国制造业用电量31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3%;制造业日均用电量100.6亿千瓦时/天,分别比上年同期和上月增加6.9亿千瓦时/天和2.1亿千瓦时/天。
分产业看,1-8月份,第一产业用电量4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1.2%;第二产业用电量310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3%,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8.6%,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56.4%;第三产业用电量72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6%,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6.0%,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23.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65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3%,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4.4%,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19.1%。六、全国跨区、跨省送出电量同比增长1-8月份,全国跨区送电完成30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8%。